意大利宫廷画师鲁本斯的他的作品
发布日期:2012-01-18 浏览次数:5106 关键词:
彼得·保罗·鲁本斯简介:
17世纪欧洲泛起四位鼎峙的大画家:意大利的卡拉瓦乔、佛兰德斯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和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其中唯鲁本斯最幸运,他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的整个西欧绘画。
1577年6月28日彼得·保罗·鲁本斯出生于德国的茨根小城。9岁时随父母移居佛兰德斯,假寓安特卫普。父亲去世后,母亲送他进一所拉丁文学校学习,他能阅读古希腊罗马书籍原著。14岁时被送到一位贵夫人府第当侍童,精晓德、拉丁、弗兰芒几种语言,在那里不仅懂得了上流社会礼节习俗,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事,这对他后来的发展是有益的。
1600年来到意大利,受聘任贡扎加的宫廷画师,还曾以外交使节身分出访西班牙,获得研究马德里宫廷藏画的机会。这期间作品《莱尔马公爵骑马像》、《圣海伦娜
》、《竖起十字架》、《基督戴荆冠》等,画风受文艺中兴美术影响,有威尼斯画派的特点。1608年他回到安特卫普,次年出任摄政者的宫廷画师,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的乐园》、《强劫留基伯的女儿》、《末日审讯》等,笔法潇洒自如,整体感强,表明其艺术创作已进入壮盛阶段。特点是将文艺中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惟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丽人生欢乐的气魄雄伟,色彩丰硕,运动感
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鲁本斯一生的创作中,主要是宗教神话题材。鲁本斯从威尼斯巨匠们那里获得色彩造型的启迪,在自己的创作中,色彩艺术得到了尽善尽美的施展,已经超过了他所尊重的威尼斯画派的成就。
鲁本斯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画家,即使宗教神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但他仍是以世俗的人物和天然去描绘神界人物,正如法国美术史家丹纳所言:他的作品表面上涂着一层天主教的圣油,而骨子里的风俗、习惯、思惟感情,一切都是是异教的。在鲁本斯的作品中体现出热爱糊口,对糊口布满夸姣理想、丰硕的想象力,通过艺术形象肯定人的气力和人生的欢乐,他善于运用健康饱满、气愤但愿勃勃的形象,洋溢着乐观与激情的性格,去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与趣味。鲁本斯一生创作极为丰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运动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对比光鲜、响亮丰满的色彩;活动的线条、激动人心的画面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的艺术感慨感染。
鲁本斯一生过着王子般的糊口,49岁时爱妻去逝,53岁时又与一位16岁的妙龄女郎海伦·富尔曼结婚,仍旧过着幸福糊口。在他63岁时走完了自己艺术的一生,为人类艺术宝库贡献了三千余幅艺术珍品。法国美术史家丹纳说: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其余的画家不管如何伟大,总缺少一部门天才。
《下十字架》基督被钉死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亲友和信徒们络绎不绝地来悼念他。有一位叫约瑟的亚利马太城人,受世人之托求见罗马祭司彼拉,答应安葬基督的尸体。《下十字架》就是描绘这个情节。 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卡拉瓦乔式的聚光法布置画面,人物组合成对角线式铺排:基督的尸体处于中央的亮区顶端,那位老者用嘴含着布,托着基督的臂膀,他就是信徒约瑟。承受降下基督身体的穿红袍者是约翰,对应的那位长胡子白叟是彼得;抬手扑向基督痛不欲生的是圣母玛利亚,那位虔诚而多情地捧着基督脚的是抹大拉。
在这幅画中没有激烈的人物动势,没有强烈的激情,只有布满崇敬的爱和深沉的哀伤,
在《上十字架》一画上,鲁本斯集中以冲突与运动为基础,设计了一个从左上角向右下角展开的对角线构图。强光来自右下方,行刑的兵丁泛起在与强光相背的方向。
耶稣被钉的十字架刑具是从画面的右下往左上方向竖起的。这支十字架显得很沉重。行刑的人物都很紧张,右边一个兵丁紧拽着绳子,左边的执行者托着十字架,身上的肌肉似都要绽开的样子。
可是十字架上的耶稣却现出坚定的神态,脸上毫无痛苦的表情。他举目斜视着天际,凸起了一种英雄般的精神气力。耶稣与下面一群执刑的暴徒,构成了力度上的对比。
鲁本斯很善于在这类画上添上些很生动的风景细节。右上侧那棵大树,叶子似被暴风吹得翻卷乱颤,而与此相对,左下角画了一只张着嘴的卷毛狗。
全画处在一种旋风般的激情中。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