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凡高简介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因为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渡过了一段极度绝望和贫困的糊口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仍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难题,努力按自己的熟悉表现世界。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1886年凡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人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聚会会议。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
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1888年2月,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晖映下的市镇、田野、花朵t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
“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他和高更这时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不合,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爱好。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由于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集团。1890年,经由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医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
《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10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溘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凡高一生留下了丰硕的作品,直到去也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熟悉。这些作品中作者凸起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这样的艺术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苏丁和德国表现派画家,从凡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则。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但是,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一共只卖出过1幅画。
“ 向日葵
”1888年2月,已35岁的凡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凡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 ,
他说:“向日葵称得上是我的东西。”这幅(见纪念凡高之一的 向日葵 )是其中最闻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在伦敦拍卖会上,凡高的一幅"向日葵"(
是这幅静物:瓶中的15朵向日葵
)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这个动静震动了全世界!
时间,1987年03月30日,"向日葵"卖了3990万美元;
后来,
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 卖了5300万美元;
后来,1990年05月15日,"加歇医生像"
卖了8250万美元.这是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了!
后来, 1998年11月19日,凡高的一幅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以7150万美元卖出。
“ 鸢尾花
”于1889年5月完成。
同向日葵一样,凡高好像也喜欢画这种植物。
1892年,唐基(凡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凡高最早的欣赏者之一。这幅画像很多其他的凡高的画一样,在他死后不断地买卖。
1987年11月11日,在拍卖会上,有人叫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价。
“ 星月夜
”1889年5月8日,凡高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精神医院治疗.他是自愿的,那时,医生答应他白天外出写生.这幅画中的村庄就是圣雷米。6月,也就是他住院一个月后,画了这幅画。据说这幅画是凡高凭记忆和想象所作。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
“ 奥维尔教堂
”1890年6月,凡高在奥维尔一边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边进行创作,这幅画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他所描绘的是奥维尔当地最主要的教堂,建筑是12,13世纪的,融合了罗马式与哥特式的风格.直到今天,他仍旧耸立在那里,在它旁边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印着的就是这幅“奥维尔教堂”。
1个多月后,凡高自杀了……
“ 麦田上的乌鸦
”“在瓦兹河上的奥维尔镇附近的乡下,农田一望无边,起伏不平,每逢收成时节便诱来大群乌鸦,这片农田迷住了凡高.他的精神状况尽管日益恶化,可他仍旧奋不顾身的工作……”
1890年5月17日,凡高来到离巴黎不远的奥维尔继承治疗.他结识了热爱艺术的医生加歇.凡高住在一家咖啡馆楼上.开始时他的心情颇为不错,也与人关系融洽.可是没多久,"忧伤和郁闷又重新占据了他那敏感的心"他画了"麦田上的乌鸦"...
几礼拜后,1890年7月27日,他如往常一样去麦田里作画."在距他住的地方数百米远的农家庭院的堆肥旁",他举起手枪向自己的胸口开枪,没打中央脏.他又"扭捏着走回寝室".当天晚上,凡高叼着烟斗一言不发.第二天,凡高还与来看它的提奥谈起他对艺术的见解.到了晚上,他开始虚弱.1890年7月29日凌晨1时30分,凡高休止了呼吸......他只有37岁。
(注:关于凡高自杀当天的情况,有多种说法,以上只是其中一种.)
他的遗言是:"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凡高死后,弟弟提奥痛苦万分.六个月后,1891年1月25日,提奥去世了。他们被共同葬在了奥维尔墓园。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在不同则是很难的。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布满了一种无邪的热情的深沉的爱。在他有了一段糊口经历之后,这种爱使他成为一个美术商人,并产生了进行理论研究的愿望,进而成为比利时煤矿区的一名传教士。1880年他开始学画,后来他在布鲁塞尔、海牙和安特卫普进修。于1886年来到巴黎,他在这里见到了劳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义小组的成员。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独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灿烂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因为他对于人和天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梵的个性。这从来都是如斯的。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糊口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熟悉的人们所做的抑制不住的强烈反应。这毫不是一个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种简朴的反应。他写信给弟弟提奥的信,是一个艺术家写出来的最动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觉力,这种知觉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应。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获得效果,这种效果是通过黄色或蓝色来取得的。固然他的大部门色彩观念用来表达对于人物和天然的爱,及其表现过程中的痛快,但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气力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气力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作品预兆了超现实主义用透视作为幻想表现手段的探索,但是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斯震撼人心的气力。
梵高继续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他对人布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天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斯。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注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不管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不同层次的蓝色里,一些节奏颤抖的线条,映衬出锦绣的雕塑般的头部和具有结子造型感的躯干。画面的一切都呈蓝色或蓝绿色,深色衬衣和带红胡子的头部除外。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与节奏的组合,以及所夸大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好地把握了造型手段的艺术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时候,就能记实下他精神病发生发火时的样子。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紧密亲密关系,要赛过那个神秘信奉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正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熟悉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步履,并不受理性的思惟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创新,在于他超天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严的笔触来加以证实。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正确无误地摹仿着他正在观察着的面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斯,由于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固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眼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讯”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讯。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布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远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抄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